1.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兰亭序,又名《兰亭集序》、《兰亭宴集序》、《临河序》、《禊序》、《禊帖》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,《兰亭序》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,抒发作者好景不长,生死无常的感慨。此文章法、结构、笔法都很完美,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,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2.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《祭侄文稿》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。书于公元758年(唐乾元元年)。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,挺身而出,坚决抵抗,以致“父陷子死,巢倾卵覆”(《祭侄文稿》),取义成仁,英烈彪炳之事。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,哀思郁勃。
3.苏轼《寒食帖 》
《寒食帖》又名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或《黄州寒食帖》。是苏轼撰诗并书,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,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: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,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”;“春江欲入户,雨势来不已。小屋如渔舟,蒙蒙水云里。空庖煮寒菜,破灶烧湿苇。那知是寒食,但见乌衔纸。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也拟哭途穷,死灰吹不起。”
4.王珣《伯远帖》
《伯远帖》,是东晋王珣(350-401年)书写的一封信。《伯远帖》原文:“珣顿首顿首,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。自以羸患,志在优游。始获此出意不克申。分别如昨永为畴古。远隔岭峤,不相瞻临。”《伯远帖》被称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,排第四。它行笔峭劲秀丽,自然流畅,是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。
5.杨凝式《 韭花帖》
帖文共53字,叙述午睡醒来,恰逢有人馈赠韭花,非常可口,遂执笔以表示谢意。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,布白舒朗,清秀洒脱,深得王羲之《兰亭集叙》的笔意。
6.柳公权《蒙诏帖》
《蒙诏帖》帖也称《翰林帖》,曾刻入《快雪堂》、《三希堂帖》等。用笔雄健,气势豪宕,又气脉贯通,豪气流荡至于终篇。
7.欧阳询《张翰帖》
《张翰帖》也称《季鹰帖》、《张翰思鲈帖》,唐欧阳询书,属于原《史事帖》的一部分,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此帖为唐人钩填本,笔墨厚重,锋棱稍差。
8.米芾《蜀素帖》
《蜀素帖》, 亦称《拟古诗帖》,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。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年)。米芾时年三十八岁,书自作各体诗八首,计71行658字,署黻款。 天下十大行书排第八。
9.黄庭坚《松风阁诗帖》
《松风阁诗帖》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,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,海拔160多米,古称樊山,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、宴饮祭天的地方。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九月,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,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,在此过夜,听松涛而成韵。
10 .李建中《土母帖》
《土母帖》为北宋李建中行书法帖, 又称《宋李建中书谘册》,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。此帖结字紧密而修长,用笔沉著而丰腴。虽是行书,但起笔、收笔处,仍有唐人书法遗风,可见欧阳询严谨的楷法笔意。